上一主题:探寻包普洱茶饼的手工
下一主题:古六大茶山:制茶高手
“供饭”就是一种祭祀仪式——先舀一碗香喷喷的新米饭,然后搛几块腊肉盖在饭上,端到堂屋中央的供桌上,再配上酒、茶、桃、梨等供品,然后全家人虔诚地跪拜,三叩首。其实,这样的仪式,是对土地,对粮食,对劳动和对自然的尊重、敬畏与感谢。有的人家还专门请来毕摩(祭司,也是彝族知识分子),用彝语演唱好听的《梅葛》。《梅葛》是彝族的创世史诗,你就是唱上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它记载了远古时候祖先造物、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就有找谷种、撒小秧、栽小秧到收谷子的劳动场景及习俗。
“供饭”仪式结束后,嘴馋的小孩们还不能尝新,必须先喂狗饭。为什么要先喂狗饭?彝族古歌《找谷种》中是这样唱的:
“传说古时候,地上没有谷,人们为找谷,吃尽人间苦。先到坝子找,没有找到谷;后到山上找,也没找到谷。天神在天上,看到人间苦,为了人有食,连夜撒下谷。天神撒下谷,因为在晚上,人们没拣到。见人没谷种,狗急大声叫。向天叫三声,向地叫三声。天神在天上,知人没拣到,又丢三穗谷,叫狗要种好。狗把谷拾回,交给人来种。就从那时起,谷种传下来。”
“喂狗饭”的仪式,不仅是感谢狗看家护院的辛苦和忠心,也隐约透露出农耕文明对狩猎、游牧时代的遥远记忆。
作者单位:南华县吕合煤矿医院
原载2010年8月6日《云南日报》第11版“文史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