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全手工
发布时间 2011-08-02 浏览 5192 次
值上的较大差异。“全手工”作品的制作,对作者本身的“基本功”要求甚高,原先紫砂厂规定的三年全手工学徒期,就是为了强化“基本功”。“全手工”成型工艺,不仅要求作者对制作材料、工具的充分了解与相当熟练;还有工艺手续烦琐与周期性长、容易变形与很难形成批量、一个作者一般不能对全方位多品种的作品进行创作等客观存在的困难因素。故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很多普及型的从业者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工艺方式。而“非全手工”作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得多:比如“挡坯”成型,首先它对“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对“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成型步骤要借助“模具”,那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再加上可以开发很多的品种及可以大量的复制等众多优点,所以“非全手工”作品,极具普及性的实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的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着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有鉴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不一而同,都会的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作品与经典佳作。自古至今,一直如此。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的“全手工”功力。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公看上的就是杨彭年“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是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会原汁原味的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作者的同样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传统“全手工”的定义是,成型只用“工具”,而不用“模具”的。而现在“全手工”的定义,稍有变化:凡是能够用手工制作而用手完成的,就是全手工。有些用“模具方式”稍微规整一下器型的;是不可与完全依靠“挡坯”成型的方式及性质,来相提并论的。所以“全手工”的概念,在各个时期与各人理解中会不尽相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高超技术与高等艺术合二为一的创作精品。鉴定全手工的简易方式是:茶壶四周可经细致查验,找不到模具痕迹;壶身内壁,细看有泥凳的木纹印;造型工艺过渡自然,神韵气质丰满;烧成后的“水色”较好,具有极好的审美观赏性。“全手工”,不仅是表现作者综合能力的唯一方式,同时也应是传承陶瓷行业真实技艺的惟一选择。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