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松阳县已建成面积约2.2万亩的“黄绿板”茶叶基地。松阳县茶叶多年来受黑刺粉虱和小绿叶蝉危害严重,这些“黄绿板”学名是昆虫信息素诱捕器,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诱集剂和色彩相结合做到绿色防控。一般情况下,在虫害发生高峰前几天,每亩茶园只需扦插信息素诱捕器15至20片,就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这样的诱捕器每片成本两元,不仅茶叶的品质有了保障,生产成本每亩降低100元左右。
“漳平水仙茶”是闻名海内外的福建名茶。长期以来,为防治红蜘蛛、锈壁虱等害虫大多采用喷洒化学农药,带来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安全。福建农科院研究发明了“捕食螨生防控技术”不用农药就可防除农林害螨。以螨治螨可杀灭80%以上茶树害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80%,提高茶叶品质7%-15%,防治费用仅为化学防治的30%,这项技术已经在漳平南洋乡北寮村1000亩茶园示范推广,生产无公害的绿色有机茶。
品牌茶源自绿色生态茶园
品牌茶叶通常来自绿色生态茶园,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严格把控,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比如八马茶业的国家级茶园,主产区在安溪的3万亩,以及分布在福建各地的5万亩,海拔多在500米-900米之间,山峦重叠、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茶叶生长,生态茶园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加上专家团队运用生物、物理、化学多种办法结合科学防控病虫害。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表示:花大力气建设生态茶园,短期的维护费用的确高于传统茶园,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害虫少、产量高、质量好,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更香有机茶生长在浙江武义,茶园有6万亩,运用灯光诱杀、茶园铺草以及培养茶园害虫的天敌(如蜘蛛、蜂)等方法来控制害虫。基地所有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统一由公司配送。 公司副总经理张晓芳告诉记者:这样大型的生态有机茶园是需要强大的管理团队的,每年在有机肥的使用、灌溉处理、防冻处理、等级认证和茶农培训等方面都需一笔不小的开销。
随着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各种相应规定和办法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及时推出,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要让茶叶真正做到绿色,让百姓喝上放心茶,茶叶质量的源头把控,法规、监管、引导、扶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