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产业营销美中不足
发布时间 2011-08-15 浏览 5165 次
这种特点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我国的茶产业整体管理依然以经验为主,这就直接导致了生产模式的不标准,生产经验因人而异,从而导致了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参差不齐。而从商业角度看,现代茶业为了提高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必然要求从种植到技术到采摘的整体规划性,只有这样,才能更适应茶的现代产业化运作。

而我国正是因为没有产业化运作所要求的生产方式、规模资源和集约管理,所以很难有产业模式的整体提升。例如,近期去安徽考察茶叶,当地一家企业注册了一个叫雾里青的茶品牌,在当地销量还算可观。正因为可观,当地茶农说他们的茶就是雾里青茶,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不信你尝,和雾里青一模一样。事实上,这种鸠占鹊巢,以个人利益损害品牌利益的事拒不仅仅安徽存在,在茶行业比比皆是。而能否最大限度形成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夯实作用。竹叶青品牌的发展,恰恰为我国茶企业做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竹叶青本是由陈毅元帅命名的峨眉山一带的茶的品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前,竹叶青是峨眉山一带企业公用的营销资源,但长此以往,当地茶就会陷在品类内部竞争中,直接制约竹叶青茶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竹叶青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最终从国家工商总局得到竹叶青品牌的专有使用权,为其对竹叶青品类茶的资源整合迈开了重要一步。

接着随着相关茶园基地的建立,尽管竹叶青同样免不了有人冒充,但从整体上看其对行业上游优势资源已经最大程度完成了整合,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对上游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奠定了竹叶青集团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茶行业提供了示范性思路:要想产业发展,有序是基础,实现资源汇聚是关键。

意义二:品牌大于品类

  如果说论道竹叶青对竹叶青茶业产业的上游基地等资源的整合,只是奠定了该企业产业营销的基础,那么,对其品类的扬弃则是其产业营销的重要一步。

  和大多茶区域化特点明显相类似,竹叶青同样最初是品类大于品牌,这种现状,使竹叶青茶产业一方面长期处在无序竞争的状态,第二也使企业产品无法完成溢价销售,第三对于消费者教育等知识普及层面,同样没有丝毫好处,最终使产业本身陷在了恶性循环中。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