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西双版纳州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支柱产业,山区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全州各个乡镇均有茶树分布。这里位居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山多坝少,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湿适宜, 植被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极宜云南大叶种茶生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州茶区生产的大叶种茶叶具有萌芽早、芽叶肥壮、叶质柔软、采摘期长的特点,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多芬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国内省内同类茶和其它茶类品种,是加工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的优质原料。2004年,西双版纳州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学科的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3万多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有7个品种,是迄今已知的全国古茶树资源分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区。
西双版纳州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茶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不断培育提升、壮大。自2006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抓住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普洱茶成为茶叶消费新时尚的商机,趁势而上,进一步确立了全面提升壮大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优势,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着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实现全州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西双版纳州建成科技研发、制作加工、国际贸易、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信息传播为一体的普洱茶产业大州和强州。制定和实施了《加快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主要措施是:加大茶叶科技推广、加快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茶叶产业科研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扶优扶强,助大帮小,州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重点用于良种推广、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实施“1+10”品牌打造计划,即以“大益牌”为领头,重点扶持10家年产1000吨以上实力强、上水平的龙头企业,集中打造成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企业群,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扶持帮助“老字号”茶庄、传统品牌小企业改造提高;扎实高效地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制度,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整合资源、扩大宣传营销,做好茶文化旅游文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全州茶业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茶叶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茶叶产业面积不断扩大,茶农收入大幅增加,企业效益明显增强,财政税收显著提高。
2008、2009两年,面对2007年普洱茶炒作风波引发的市场震荡、持续低迷,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和干旱对茶产业的影响等重重困难,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茶业主管部门、各县市茶区干部群众和各类茶叶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逆势而上,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为中国普洱茶研发中心、中国最优的普洱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推进茶叶产业的科学发展,坚定地实施茶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化的要求,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加强宣传营销,推介“绿色、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理念,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升。
两年来,西双版纳州连续实施了万名茶农培训计划,茶农种植管理和初加工的技能明显提高;以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为重点的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建设长足发展,新通过了一批有机茶园的认证。勐海茶厂国家级勐海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西双版纳州茶地综合利用研究通过了验收;开展了2008年普洱茶“质量年”活动,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管,下大力整治普洱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勐海茶厂散茶生产线、袋泡茶生产项目,大渡岗茶厂CTC红茶生产线、年产1000吨微波杀青自动化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云茶有限公司功夫红茶研发取得成果,纳西泉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了冰普洱、版纳凉茶等茶饮料,初步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绿茶、红茶、快销品等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与上海交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深入开展了“州校合作”,深入进行“普洱茶标准与保健功效课题”等研究,揭开普洱茶的保健之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推广“生态、绿色、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州政府茶办与云南金天月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云南易武“茶山人家” 作为中国茶文化和云南唯一参展项目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获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举办了“首届茶初制技艺茶作大赛”和首届勐海普洱茶“阿卡老博”(哈尼茶文化)斗茶大赛暨第二届“原生态哈尼民歌”比赛大会,举办了“世界眼光看云南”大型媒体系列活动———寻香问茶走滇南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媒体活动,坚持办好《中国普洱茶网》《西双版纳报〈普洱茶大观〉》,加强了与《云南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春城晚报》《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等各种媒体的沟通、交流,扩大了茶产业、茶文化的宣传;受国家外交部委托,“云南同庆号”公司先后特制了5批馈赠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元首和领导人的“云南同庆号国礼茶”,再现了西双版纳州出品“国礼茶”的至高荣誉。今年初,西双版纳州的“大益”、“七彩云南”两大著名普洱茶品牌分别成功打入2010年在我国举办的两大国际盛会:云南大益集团与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七彩云南”普洱茶成功申报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认真落实《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开展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完成了《古茶树资源保护条列》征求意见稿,将提交州人大审议;动员企业参加了广东、云南、四川、湖北、重庆、深圳、大连、青岛、西双版纳、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内外有关交易会、茶博会。
一系列茶叶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使茶叶的种植管理、茶叶初制、精制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产品质量跃上了一个新水平。经过多年打造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西双版纳州的普洱茶品牌享誉海内外,“大益牌”保持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地位,“大渡岗”、“八角亭”、“兴海”、“七彩云南”、“云南同庆号”、“易武正山”、“茶山人家”、“福海”、“云茶”、“郎河”、“昌泰”、“皇贡”等一批普洱茶品牌,成为中国和云南驰名商标、著名产品,全州普洱茶畅销国内20多个省区市和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北美、东欧等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了普洱茶为主的西双版纳茶产业沿着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前行。
2009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到68.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17.8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2.67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面积达5.55万亩,完成无公害认证面积12万亩;全州拥有精制厂250多户,其中188家企业获得QS行政许可,成为了全国普洱茶的最大最集中的生产基地;干毛茶总产量2.72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46291万元,同比增长36.9%;产精制茶1.667万吨,同比下降3.8%;全州茶叶工农业总产值 1.2亿元,实现茶产业税收8532万元,30多万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保持在千元以上,全州六大古茶山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易武麻黑、南糯山等古茶村寨超过3000元,布朗山老班章村达到6000多元,茶叶成为了古茶山人民最大的“摇钱树”,全州茶叶产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