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多种气候条件导致西南旱情
发布时间 2011-08-21 浏览 7695 次
来越多的原因,究竟是自然规律还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尚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未来一段时间,气候异常带来的自然灾害,很可能频繁地发生,这给中国的防灾和救灾能力,提出了挑战。

  尽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南地区河流纵横、降雨丰富,但西南很多地方,本来就是降雨分布严重不均的地区,旱情经常出现。云南有雨季与干季之分,每年5~10月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5%~95%,干季在11~4月,雨量仅占全年的15%~5%,每年的春季耕种季节,正好是干季,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旱情几乎年年发生。历史上发生的旱灾中,西南地区干旱发生的次数、频率仅次于华北,排列第二位。

  事实上,西南旱情这样的重旱,在最近几年中并不陌生。2006年冬季重庆大旱,记者站在朝天门码头遥看,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江底暴露在阳光下,船舶搁浅在江心,60多岁的当地居民说,从未见过朝天门码头如此的景象。2008年末到2009年初的北方旱灾,触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Ⅰ抗旱应急响应,旱情覆盖了北部地区12个省份,占到大半个中国的面积。有统计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发生比较严重的干旱事件有200多次。

  中国自古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如果没有农业水利设施,看天吃饭的耕地,常常因各种自然灾害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西南旱情发生以后,一些评论认为,西南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水利抗旱能力薄弱,加重了这次干旱带来的损失。

  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这样的地形意味着,降水很快渗入到地下溶洞,形成暗河,尽管降雨量不少,但能够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却很少。相对于北方平原,在西南地区建造农业水利设施,是更加复杂的工程,而维护这些水利设施所需要的投入也更大。

  但是,这些年,西南地区农业水利设施薄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而病险水库主要就是中小型水库,约占总病险水库的99.9%,云南也不例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境内的水库大多为中小型水库,且多数年久失修。近两年来,尽管中央和云南省政府都在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但是由于病险水库基数太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干旱还在持续,旱情继续考验着西南地区脆弱的农业环境和生态基础。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趋势下,中国农业的安全,也许会成为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