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与北方的辽、西夏和金之间一直频繁发生战争,战争需要大量军费开支和大批马匹,因此,“茶马互市”被朝廷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宋代茶叶发展超过前朝各代,茶税增加已成为朝廷战争军费开支的一大支柱,茶叶增产为朝廷易马提供了充足的茶叶货源。双重利益驱动,使朝廷对“茶马互市”给予特别重视,视其为一项重要的、有利于战争、有利于国防的战略措施。为此,宋王朝实行了一套更严厉的榷茶制度。宋朝的“榷茶制”分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开始,宋朝在京师、建安等四地“置场榷茶”,建立专买专卖管理机构,将茶由官府垄断买办,并制定有非常严厉的惩处条律,禁止私人买卖。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宋朝重新修订“禁法条贯,始立等科罪”。制订出了一套非常残酷的榷茶条律,激起百姓普遍反对,同年,四川灌县的王小波起义,就是因为茶叶垄断过度,激起百姓不满,茶农们在茶贩王小波率领下,揭竿而起的。朝中也有颇多非议,结果重蹈唐朝榷茶暴政复辙。仁宗嘉?四年(1059年),宋朝皇帝不得不下令废除了宋朝延续百年的榷茶制。
宋朝榷茶制第二个阶段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年),因为北方战端又起,朝廷对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地区)用兵,为博马筹饷,重又实行榷茶制。次年陕西发生“马道梗阻”,北方马源路断。朝廷将“茶马互市”的地点由西北的秦、凤、熙、洮诸州改到西南,开辟新的马源。这一改变,除有北方马源路断原因外,朝廷也看到四川雅安一带有丰富的边茶资源。熙宁六年(1074年),朝廷令李杞入蜀买茶博马,李杞第二年派蒲宗闵入川榷茶,蒲在四川各地设置茶马司,确定买马场,极力对川陕之茶实行全榷。《宋史·食货志》中记载,蒲宗闵入川,“下令川陕民茶(指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的茶)尽卖入官,严禁私行交易,全蜀茶尽榷”。蜀茶尽榷,而雅安茶叶首当其冲。当时蜀中产茶区设有茶马司(负责管理的机构)、买马场(互市地方)。交易最火的市场有雅州买马场(在今名山县新店一带,至今新店还有茶马司遗迹)、雅州灵关镇买马场(今宝兴县灵关镇)、雅州碉门卖马场(今天全县)和黎州卖马场(今汉源县清溪)。《雅安县志》记载: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皇上特别颁诏,下令“其雅州名茶,今专用博马,候马额数足,方许籴买”。要求用雅州名山茶易马,一定要把茶价卖到位。当时的“一百斤名山茶,可换四尺二寸大马一匹”。雅州所辖各县买马场茶马交易一直红火,得益主要有三:一是这些买马场都在通往康藏高原的交通要口上;二是雅安边茶以其优良品质在广大藏族群众中有良好声誉;三是雅安地区与康藏高原之间,以茶为媒的贸易交往由来已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