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汤都有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类似中草药的特殊味道。岩茶的茶味,比绿茶淡,比红茶黑茶浓。茶汤则比绿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类黑茶,显的更清薄。 如与同为乌龙类的铁观音相比,茶汤更厚稠,茶味更浓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较岩茶与铁观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说法。
鲜。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曾经品过绿茶新贵安吉白茶,这种鲜感特别明显。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而好的岩茶,也和安吉白茶一样,鲜感很强。不过并不是氨基酸含量特高,而是在做青发酵过程中,造成苦味的儿茶素含量降低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了起来。
滑。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当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顺,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浓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综合这几种感官味道,再回过头来领会梁章钜的“活”字。就容易多了。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岩茶的香与味,往往可以保持相当长久。热喷香,温更甘,冷回韵。犹其是在茶汤凉了之后,香与味下沉凝结,品味起来,好像鱼翅汤似的,有韵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还可以理解为“回肠荡气”。好的岩茶,而且力度劲锐。常常是三杯下肚后,上下通气,百骸贲张,神清气爽,一身轻松。令人情不自禁浮起飘然若仙之感。
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如果品茶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岩韵的理解就又会更上一层楼。从某种角度来说,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岩茶的品质越好,品茶者对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层次,岩韵就很难用某一两种感官感觉来概括和形容,而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美妙境界,“巍巍乎武夷高山,荡荡乎九曲流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