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茶:记者的“新观察”
发布时间 2011-08-29 浏览 7249 次
茶文化节、举行品牌化推进相关研讨会……诸如此类的举动,相信今后还会继续。崂山茶做大做强品牌,也自然成了一个年年探讨的老话题,人们希望每年都能发现些新意。

但对于农产品而言,有无历史背景,有无雄厚的文化积淀,有无民俗民风的约定俗成,非常关键。在推广崂山茶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发掘和发现崂山博大文化中与之相关的脉络,加以传承、推进。我们现在所做的,或许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崂山茶品牌化做大的"酵母"就是崂山文化,二者不能找到一个结合点,崂山茶就仅仅是"南茶北种"的结果,她的"眼光"也就只能上溯几十年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我市晓阳工贸、万里江等四家企业生产的绿茶将同时加贴"崂山绿茶地理标志",这是一种很有效地杜绝假冒伪劣、确保崂山茶品质的途径。但有关业内人士也指出,有了地理标志保驾护航还不够,还得有"证明商标",以及更有效的市场监管措施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和茶商,都希望崂山茶市场能够规范,从而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崂山茶的品牌形象更健康、更高尚。

家住囤山社区的高姓茶农,家里有四五亩茶田,坚持不用农药,每年销售给茶商都能卖个好价钱。高先生很实在地说:"其实品牌不品牌的倒在其次,关键是茶叶的品质。"这位淳朴的农民并不高深的话却很有说服力。崂山茶的品牌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质量、品质、市场监管、文化发掘等各个环节。要做好,就得一件件来做,做细致、做完善。

南方的雪灾或许给崂山茶扩大外销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因南茶量少走贵,可能更显示出崂山茶的品牌弱势。所以在机遇面前,崂山茶将面临的更多是挑战,尤其是周边日照绿茶等不断跑马圈地,崂山茶如何做大其在北茶中的影响,的确值得认真考量。

有时候形势越好,越值得深思。

寻"钥匙":不妨研究高端

应该说,近年来崂山茶的发展是迅速的。据统计,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3000余亩,年产茶叶超过400余吨,已成为崂山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崂山茶的异军突起,也正在改变着我省的一个尴尬:据统计,我省年消费茶叶4万多吨,但是生产茶叶却是弱项,每年生产茶叶仅5000吨左右。日照、临沂以及青岛等主产区的总量加在一起也无法满足这一庞大的消费需求。因此,崂山茶的销售区域基本上在省内,更确切的说是在青岛。自产自销,无法"走远",某种程度上也限定了其品牌影响力。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