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11-08-30 浏览 6565 次
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2、超贵族身份

  从唐宋的茶膏到清代的普洱茶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沿着贡品的这条线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这就使它从一诞生到后来的发展,极少被世人所了解。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的出产量极少造成,平民百姓极难得到;二是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既皇室使用的物品绝不允许在民间流通,显示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观念。就如清朝皇帝使用的瓷器,一旦打碎了,也在宫墙内掩埋,就连碎片也不允许流入宫外。同样,普洱茶膏的制作也成了对外保密的品种,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后,除了宫廷御茶房,没有发现第二个生产普洱茶膏的地方。在清朝,能够得到它的唯一途径,是皇帝每年拿出极少部分赏赐身边有功大臣。而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饮用,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只是在自己和家人偶感身体不适时,才拿出来饮用,以达到驱病和强身之功效。这种作法实际上已经超出普洱茶膏本身的价值,赋予更多的等级色彩,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贡茶在向朝廷进献后,而使其茶品在民间流通时具有“贵族身份”的话,那么,普洱茶膏则属于贡茶中的贡茶,享有“超贵族身份”,非一般贵族及王公大臣所得,更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珍品。

  3、差异化及多样性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

   玉龙胜雪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

  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而是由“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等若干个品种组成。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

  如“黑珍珠”是膏体本身排列出有规则的蜂窝状,且每一个蜂窝眼都极为光滑,反光性极强,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射出一个个亮点,犹如镶嵌的珍珠整齐排列。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香气最足,口感、汤色最佳的茶膏。

  “ 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是受宋代名茶“龙园胜雪”启发,因云南有玉龙雪山,加上此品膏体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似雪覆青石。故名“玉龙胜雪。”此品为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所产普洱茶原料制膏所得,其转化率为15%左右,汤色呈宝石红,厚重感极强,是内含天然药物最为丰富的保健佳品,其品饮药用价值极高。

  “红运当头”又称上投茶,其膏体极轻,可悬浮在水上端。它在冲泡中与其它茶膏不同,其它茶膏都是先放茶膏, 红运当头后冲水,但“红运当头”则是先倒水,后放茶膏,使茶膏飘浮在水面上,茶膏的红颜色由上向下呈雾状弥漫,极具观赏性。

  普洱茶绿膏(也称普洱绿膏)代表产品为“易武春晓”。易武是指采用易武地区的茶叶;春晓是指春茶。此品表面呈墨绿色,但冲泡后,汤色黄中带绿,滑感极强,没有苦涩味。

  当然,清代普洱茶膏还有十几种,这里不一一赘述。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