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换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司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说“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其中的“黑茶”,就是现今的藏茶,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山间铃响马帮来”,千百年来,那些国家或民间的千百万商人与民夫们,要涉过汹涌泡哮的河流,攀过巍峨的雪峰,则非常人所敢体验,马帮中盛传“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至今还在述说往昔那些艰难困苦的景况。川茶就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的,川藏茶路就是汉藏人民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开拓的。
蒙顶山上的那片绿
国家一级评茶师、成都茶与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波在深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藏茶”为什么从雅安进入藏区,雅安和“藏茶”怎么个关系?
雷波说,雅安不仅是茶马古道上“藏茶”入藏的起点,更因为这里是“藏茶”的唯一产区。雅安境内有座蒙顶山,传说西汉时期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吴理真自然也就成了传说中的茶圣,这个茶圣要比唐朝的陆羽早上很多年。蒙顶山盛产品位极佳的茶叶,这就让雅安成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同时又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历史上运送“藏茶”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几乎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解放以后,雅安“藏茶”的生产和入藏一直得到高度重视,1950年5月,国营公司直接向雅安18家茶商订购17.2万包茶叶,组织入藏;1985年2月,雅安茶厂受中央代表团和国家民委的委托,历时72天,完成为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生产的40万份印有“中央代表团赠”的“康砖”和“金尖”礼品藏茶,由中央代表团赠送给西藏每户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