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凤牌滇红茶的精制工艺
下一主题:普洱茶膏的陈化机理
5. 收膏、压模
将分层析出的茶汁放阴凉处风干,获得稠密度轻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成形。以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完好的茶膏为例,为委角方形饼状,大不过寸许,每块约为4克,面上压有花纹,中间寿字,四福绕之,色黝黑。
(二)这种工艺的好处
①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
②整个制作过程没有高温蒸煮,基本上是在常温下操作,保护了普洱茶特有的活性酶,这也就为制成的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③容易成型,膏体没有“黏稠感”,可制成各种图案和模型。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茶膏,一个个小块,尺寸与重量严格的一致,且上面压有精美的图案,就是用这种工艺制成的。很多人试图用大锅熬膏的工艺复制故宫的茶膏,无论怎样下工夫,但 就外观比照,都与故宫博物院里的茶膏相距甚远。
④汤色通透,红艳明亮。按照这种工艺制作茶膏,你会发现,其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通透性极强,几乎没有肉眼可看到的杂质,红亮度极高。
⑤就香气而言,新制作出来的茶膏“味薄”,但陈化一段时间后,一般是经过三年,其香气逐渐升高,且越陈越香。这是因为茶叶的香气形成有两个路径:一是高温提香,如绿茶、乌龙茶等,通过短暂的高温将茶叶中的芳香类物质激活;另一种途径是在常温的状态 下,通过微生物产酶,酶产脂类物质,而脂类物质又生成芳香类物质。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循环生成的系统,需要一个时间演化过程。正宗的普洱茶膏芳香类物质的生成就是源于这个途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高温对制作茶叶,甚至茶膏是一个大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