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素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1-09-22 浏览 5843 次
一个句号,而句号有大有小。就像毕加索的那个伟大无比的句号,使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久久逃不出这巨大阴影的笼罩。

但我想,随便强调哪一方都失之为偏颇。不论是从事纯美术还是工艺美术,只要能从中找到操作上的快感,总是会有乐趣的。不过单靠技术确实不可能造就成功,否则一本技法教科书恐怕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事实却不然。当面对画布,画笔落到画步上的那一瞬间你感觉到了什么?当你手中握着雕塑泥时又感觉到了什么?这实在是比较奇妙的事情。中国画论中强调“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便是其中的道理,纯熟的技巧与心智的一致------心手相合,方能创造出整体,创造出完美,达到艺术上的高境界。“成竹在胸,一挥而就”、“用志不分,而凝于神”都说明了技巧与心智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一层,技巧可以有许多法则和法规,但为法而法则不能进步,从有罚到无法则是升华,一种有技巧升华为艺术的境界。

那么素质也好,感觉也好,境界也好,我们仿佛能觉出它们的存在。但我始终认为难以用言辞来表达的。尽管有许多可以让你理解它的理论:哲学家的、美学家的、心理分析家的,那些用深奥的字句来描述它们。有些说法我不敢相信,也不敢就断然不信,只好暂且不想。或许把世上所有艺术理论加在一起便完整了,那么对艺术家来说可就太累了。

我总觉得,中国艺术中历来讲求的意境是很有些道理的。艺术作品中意境达到了好处便称之为妙,有句成语就叫妙不可言,由此我想到了佛经里的一段故事:一天释迦牟尼正在讲经,来看他的一位朋友送来一支花,释迦牟尼接过花举了起来,环视众弟子,众弟子都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看着花会心的微笑,于是释迦牟尼把花送给了迦叶。释迦牟尼之所以把花送给了迦叶是他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这便是称之为“道”的东西。释迦牟尼不讲话,但迦叶却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这就是“悟”,也就是说“悟”出了“道”。艺术没有语言能够倾诉衷肠的表达能力,却有永恒的境界,所谓莫逆于心,相视而笑了。而中国艺术几千年的发展史正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当面对一幅有着极高境界的艺术作品时语言往往变得无足轻重了,可惜我们常常迷失于这感受之外,麻痹那真实的东西而将之庸俗化。

可以这样认为,技术素质的提高是靠悟性来升华技巧达到艺术的境界。它不能也不可能求助于外界的因素,技巧和素质是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就象铁和碳经过火焰的升华融合成为坚硬无比的合金一样。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某画家的画妙极了,只是技法太差;或是说技巧太高明了,而画实在不行。可以说一幅好作品必然有好的技巧。,境界极高的作品技巧必定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之间是相互照映的,是相融和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素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二00二年十月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