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紫砂茗壶色泽之鉴辨
下一主题:教您几招儿:怎样才能
三、辩内外
紫砂壶的呈色除决定于泥料种类外,还与烧制工艺密切相关。在氧化气氛下,紫砂泥中的铁生成的是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形成的是青黑色的氧化亚铁。紫泥、红泥(朱泥)制作的紫砂壶的呈色,就是由两者的相对多寡决定的。烧制气氛是指燃烧环境中氧气、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低。在相同的烧制温度下(当然必须是烧结温度以上),氧气较多,就是氧化气氛;一氧化碳多气体,就是还原气氛。很显然,相同条件下,总是坯体表面氧气浓度高,坯体内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于是,烧结的紫砂壶的表面是红色、紫色,但断面却颜色较深,甚至呈青黑色。于是,观察紫砂壶壶体表里的颜色差异大小,就成为判断紫砂壶烧结程度的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横亘古今永不变的标准。
四、查络
络,即紫砂壶砂纹脉络。从烧成品颗粒脉络判断烧结程度的细节往往被人忽略,在笔者眼中,是否关注这一问题,也是判断真伪紫砂专家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如今,关于紫砂的书籍已经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但只有很少数的书籍和文章谈到作品观感的“通透”(或脉络清晰),涉及的就是这个问题。壶艺人群体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描述是“混浊”或“雾状”。颗粒观感清晰,更多的人将其归结为明针功夫(即用牛角做的薄片在生坯表面进行反复刮压),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用明针在生坯的表面反复刮压,在将较粗的颗粒压下去的同时,能将较细的颗粒浮在坯体表面,其原理和铺抹水泥地一样。而较细的颗粒,多为粘土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坯体表面受温较高,同时,粘土的融点又较低,因此,烧结状态下在坯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玻璃状的浅层。表层如同玻璃般通透,砂纹脉络当然就很清晰了。如果表层玻璃状物质没有形成,即使近眼端详,也是雾里看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