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最盛时,安化资江沿岸的小淹、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集镇,茶行、茶号多达300余家,一派“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直至今天,安化还保存着许多老茶行、风雨廊桥、茶亭、茶碑、茶钟等诸多的茶文物,它们是几百年来安化茶叶发展沧桑历程的历史见证。安化是中国黑茶家族中许多产品的发源地和唯一生产地:中国第一块黑砖茶(1939年)、第一块花砖茶(1958年)、湖南第一块茯砖茶(1953年)以及天尖、贡尖、生尖茶等黑茶珍品皆为安化所创制。特别是清•道光年间(1820年)在安化创制的“安化千两茶”,更因其古朴大器的外形、特殊的生产工艺、独特的成茶品质和保健功效著,被业内称之为“世界茶王”、“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其制作工艺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化茶区群山怀抱,绿水相依。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异的品种资源,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安化黑茶的优良品质和显著的保健功效。千百年来,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安化黑茶情有独钟,安化黑茶是边区农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不断被发现和证实,其消食健胃,降脂消滞,减肥益寿,抗氧化、抗癌症、抗尿酸等神奇功效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安化黑茶是名副其实的“健康之饮”。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承和发扬“安化黑茶”品牌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历史基础,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其中,包含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包含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度挖掘和勤奋研究,包含了各位茶业界同仁的诚信合作和鼎力帮助,包含了各位新闻界朋友的大力宣传推介。在此,一并向关心和支持发展安化黑茶产业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节会的举行,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认真吸取和利用此次节会的成果,继续全力推进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设茶园20万亩,年加工茶叶4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县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文化引路、科技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的茶业发展方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技术、打造品牌”的生产经营理念,将茶产业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将安化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黑茶之乡和茶文化旅游胜地。
二是实行标准生产。严格执行茶产业发展标准,在基地建设上坚持生态兴茶;在生产加工上坚持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创新生产技术,改造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推广名优茶机械加工新工艺,加快实现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和自动化生产,确保“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的品质标准和市场信誉。
三是拓展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茶文化,继续申报安化“黑砖、茯砖、花砖”,“天尖、贡尖、生尖”等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请“中国黑茶之乡——安化”的命名;开展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和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建设安化黑茶博物馆,深入研究安化茶文化和茶历史,丰富安化茶文化内涵;鼓励创办弘扬茶文化、宣传茶产业的网页、网站,创作相关文学、影视作品;加快黄沙坪古茶市和茶马古道建设,积极发展与茶产业相关的旅游业,实现两大产业互动发展。
四是构筑市场网络。着力培训专业营销队伍,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鼓励茶叶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安化黑茶专卖店或产品展示中心,逐步完善安化茶叶面向国内外消费市场的营销网络。
五是激励、扶持、推动。为促进黑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县财政逐年增加茶叶发展扶持基金,将农业、扶贫、移民等相关政策性扶持资金实行捆绑整合,重点扶持种苗和茶园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来安化投资兴业,与安化本土茶叶企业一道,共同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我们将为外商发展提供最优良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梅山千古韵,香茗万里飘。安化不仅是著名的茶乡,更是神秘古老的梅山文化的腹地,蚩尤故里,境内群山巍峨、绿水清波,民风淳朴,物产富饶,被誉为“神韵安化”,是湘中休闲旅游胜地。在此,诚邀各位明天到安化参加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建厂70周年庆典和安化黑茶万人斗茶大会。最后预祝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事事如意常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