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是马帮文化的产物
发布时间 2011-10-08 浏览 5479 次
超乎寻常的耐泡、耐煮的品性。

  上世纪20年代以后,下关成了云南沱茶制造业的中心,由于有几家参与,形成自由竞争的状态,沱茶品质得到了提高。“永昌祥”为了获得制造沱茶的充分原料:猛库茶和凤山茶,便直接到临沧的博尚和凤庆县城设立了收购点,建立了沱茶原料的补制所,然后再用马帮长途托运到下关加工制作。制造沱茶所需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耗费在茶叶的拣选分级上。这一道工序的目的是把茶叶的每一片都按它的大小和色泽分成等级,顺带把茶叶中夹杂的泥土稻草及杂质拣出,工人凭眼力和手指进行拣选工作,每天仅得数斤,在“永昌祥”鼎盛之时,每天要出产数十担的沱茶,单拣茶这一项所需劳力就在千人以上。她们大多数是来自下关附近的女工。

  云南沱茶在长江上游及藏域地区历经40年而不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没有垮下去,是因为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秘方”。我在《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看到它的配方是这样的:本牌沱茶:每圆重九两二钱,猛库茶六成,凤山茶四成,系一般用料。如头批茶系以三七配料,三尖二两,二盖三两,底茶四两,外加白毛尖二钱(以上全都用明前春茶,不掺和其他)。这个配方可以看到,1.本版沱茶的特点在于猛库品种用得多;2.全用头批明前春茶;3.茶分拣得认真,尖用细茶二两放在沱子顶面,二盖较粗放在中间,底茶最粗四两放在沱底。其中猛库春尖香味浓郁是最重要的关键,而凤山春尖则还兼备好看,真是“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名牌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沱茶在西藏的市场特别巩固,藏人喜欢“下关沱茶”远甚于四川毛尖,甚至从交通上离它更近的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在西藏都没有市场。“下关沱茶”远销西藏走的正是宋元以来走了近千年的“茶马古道”。一条由中甸德钦入藏,一条由康定入藏,或者是由缅甸、印度一路入藏,都是千里迢迢、山高水远。马帮的运费往往都早已超过了茶叶的价值。

  “沱茶文化”无疑是在交通运输极为艰难的年代由马帮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在“茶马古道”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但随着“茶马古道”的消失,一种作为马帮文化产物的“沱茶”也便日渐式微了。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