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紫砂就是觅名家珍品
发布时间 2011-10-12 浏览 8446 次
dquo;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所谓“绞泥工艺”,是指将多种色泥混在一起,捏搓、拍打成片制作砂壶。其困难在于容易因色泥烧成速度各不相同,导致砂壶产生裂痕,这考验作者对泥料、火候的认识与功力。此次拍卖的一件熊猫壶就是“绞泥工艺”的代表作,是吕尧臣为北京亚运会选送吉祥壶,壶底分刻有“北京亚运会选送吉祥壶庚午秋尧臣选壶”的字样,并有“吕尧臣”钤印。

  双重师傅值得关注

  所谓“双重师傅”名份现象,即艺徒二次拜师学艺,有二个正式师傅的现象。紫砂业界,自古以来门派纷立,门规森严,独门技艺独传,有谓“秘不相授”之说。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宜兴的紫砂界却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对于藏家来说,可以重点研究这样的关系。

  一日授艺,终身为师。师傅的教诲之恩重如泰山,深如东海,这关系到一个艺人的修养素质和艺品、艺德问题,绝对应该严肃慎重。像周桂珍女士,这位紫砂业界著名的高级工艺师,1958年拜王寅春为师,在自己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受其丈夫高海庚的启发和指导,特别是接受高海庚的恩师顾景舟教诲,但她从来不拿顾景舟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此次拍卖的曼生提梁为周桂珍大师一生中的代表作,刻绘上与很多大师有过合作,其中以冯其庸最为代表。此壶造型为清代著名金石家陈鸿数设计,成型难度很高,尤其是提梁,如此硕大的形体完美而无瑕疵,实属不易,再加冯其庸书法,并由当代陶刻大师谭泉海命名,堪称经典,正如周大师书中所言为一生中最为满意之作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史和物质文化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以一器之微,不仅耗尽历代才人智士、名工巧匠的移山心力,更是价等黄金,珍同鼎鼐。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历代名工的杰出贡献、探讨壶艺的设计制作史、详细品味壶艺的形、神、气诸方面的美学追求,都是不能被抹杀的。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妨可以从其传承上去发掘更多的珍品。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