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茶叶的品牌之痛
下一主题:做广告 还是做品牌 ?
笔者的回答是:有。因为,世界上从来都没有过千篇一律的营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营销的要素肯定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比如说在欧洲市场,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不大,城市化率也很高,所以,基本不存在农村市场。而且,绝大多数行业都经历过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包括初级竞争和无序竞争),消费者对品质、功能、服务以及体验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多数企业可能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品牌建设上,从品牌的定位到个性,认同到支撑点,必须做好认真、细致的规划,而不是单纯的琢磨渠道。
但在中国却不同了。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而且,绝大多数行业尚处在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消费者需求离散化程度不明显,对品牌的依赖性也不高。因此,企业不得不将更多心思放在渠道建设上,想方设法搞定经销商,搞定终端。所以,无论可口可乐,还是宝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打法上还是有点“找不着北”,交了不少学费。这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差异。
第二、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差异
快速消费品营销与耐用消费品营销也有很大不同(在此暂不谈工业品和服务业营销),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渠道管理上。快速消费品的渠道分类更多、更复杂,相对而言开发和维护的难度远远高于耐用消费品。所以,快速消费品企业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渠道的开发和维护上,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保住这一方的安全与稳定。这就是乐百氏和农夫山泉多年打不过娃哈哈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