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目前中央政府决定投入4万亿元,保持国内GDP增速。这些投入多数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着钢铁、水泥、施工单位。安溪茶叶应瞄准这些行业,设计出适合他们消费的“降温茶”、“工地茶”等,并在这些单位的茶叶消费中设立大奖,鼓励选择安溪茶,鼓励多喝安溪茶。
“百万元大奖”还应瞄准过去几十年来,安溪茶的消费老客户、大客户,以及奖励政策推出后,新增的客户群、消费群,例如酒店消费、机场消费、车站消费、单位用茶消费、礼品定购消费等。
技术层面上,或许有人会提出如何核定消费量。这的确是个难点,但以安溪中国茶都为例,凡在交易市场买卖都过磅都有记载,一年累计下来不难评出购茶大户;如若在各茶店广泛评比,则茶店开出的税票应视为有效评选依据。再有麻烦,由安溪县茶业总公司监制售茶票据,当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百万元大奖”并非颁给买茶最多的一户或一人,事实上它可以设立若干奖类,细化诸多奖项,一年一评,给予隆重颁奖,以彰显政府对他们的肯定和谢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安溪茶叶的消费圈。
政府设立消费大奖,并非指政府财政包办大奖事务,即使是为大奖买单,也可动员涉茶企业出资,成立奖励基金组织,政府投入启动资产,茶企、茶农、茶商都可以出一些,因为大奖的效应受益的是整个业界,大家都出一点很合理。
政府还应鼓励大茶企,加强消费互动,密切客户关系,投入资金进行拓市努力。各茶企也可设立针对消费者的奖项,可用现金奖励,也可用茶叶奖励。总之,多喝茶有奖励,多喝茶不吃亏,应当成为一种时尚。
与此同时,茶业宣传还应针对茶叶消费多开栏目多作宣传,把一些有20年、10年历史的安溪茶消费者、爱好者、市场贡献者的经历、故事,以及长期饮茶对人生、事业有帮助的事迹,多作挖掘多作宣传,以营造气氛,策应鼓励消费茶叶的活动,保持热度,持久开展。
“从评内到评外,从奖励生产到奖励消费,若能完成这一提升,则安溪茶业不愁发展动力,不愁发展后劲。”有关专家这样说。只是不知道,在安溪茶业可持续发展课题中,消费者是否被纳入视线?是否被作为事关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