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仿正在消失的茶马古道成一道难题
发布时间 2011-10-16 浏览 5391 次
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1000余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高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期间,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惟一的陆路国际道路。据专家考证,茶马古道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

保护工作总体差距很大

蒋文中是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致力于云南民族文化、茶文化及旅游文化等学科研究20余年,他迫切地表达了茶马古道急需保护的现状。

蒋文中说,多年以来,茶马古道未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90年代后期,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探索,更多的人才了解到茶马古道的存在,其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政府对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做了许多相关工作,今年10月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与茶马古道相关的考察研究也在不断开展。目前与茶马古道有关的线路主干道共有7条,仅从普洱茶产地六大茶山至尼泊尔境内,就有约8000公里,加之其他支线,共计约有上万公里。普洱、泸西古镇等地还遗存着一些古道,当地政府及专家正在对这些古道进行抢救性恢复。总体来说,云南各地茶马古道保护工作差距很大,文化遗产正在大量丧失,如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会在特色旅游中大放异彩

曾有专家经过考察论证称,茶马古道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文化价值潜力巨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公众对茶马古道的了解也日趋深厚,那么,是不是说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一条黄金路线了呢?

通过对旅行社的走访,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云南省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周建灵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她认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随市场需求而生,茶马古道及其相关的旅游产品目前还不够成熟。

周建灵说,与茶马古道旅游相关的吃、住、行等硬件环境可以应对小部分游客,却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她们公司目前销售的产品中,茶马古道相关的旅游产品市场效果并不是很好,只有少数游客选择以观光、探险为目的的自驾车游。游客构成以国外、省外游客居多,省内游客大部分是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团队。“茶马古道具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度不断提高,附属硬件设施不断成熟,茶马古道一定会在未来的特色旅游中大放异彩。”周建灵乐观地说。

申遗有助合理开发保护

茶马古道90年代命名以来,持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如何在做好茶马古道保护工作的同时,让更多人向往、了解、感受茶马古道深厚的文化,成为专家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课题。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所长木霁弘介绍说,目前由来自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物局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对茶马古道的大规模普查活动正在进行中,普查对象主要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境内的唐代以后、1949年以前修建的茶马古道,普查活动得出的评估报告预计将在2010年1月10日前完成。今年8月成立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计划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方案还在论证阶段。

木霁弘说,茶马古道分布复杂,涉及点、线、面等多方位,首先要摸清哪些是可移动遗产、不可移动遗产以及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开展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对茶马古道的旅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在建的富民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普洱大茶马古道等景区都在探索如何为游客提供茶马古道的文化体验。下一步将计划实现大旅游、大文化、大探索,与周边省市联合打造茶马古道旅游项目,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极具吸引力的世界品牌。”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