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哈尼族老人确康:一棵
下一主题:秋茶细品:无限人生滋
2.明代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户工两部侍郎卢维桢墓,1987年出土于福建漳浦,盛在明“时大彬”壶中。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上1.2。专家喝后认为仍然可饮用
我们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还有,无味之味的说法绝不是现代才有,也不是现在这些普洱茶专家口中的无味之味:
明人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说:"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大凡香重浓而不清,味重苦而不醇,色重深而不净的,都不能说是好茶。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叫陈确,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与朋友论及品茶的一件事——一次,一位朋友问他:"龙井茶没有什么味道,松萝茶香味甚浓,品茶的人为什么反倒松萝不如龙井?他说:"酒之至者,无酒气者也;茶之至者,无茶气者也。此龙井、松萝之所以上下也。"
清代钱塘人陆次云撰《湖儒杂记》,对龙井茶也有过品评。他说:"龙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各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出。为益于人不浅,故其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清人张文复在《闻雁斋笔谈》中,把松萝茶与吤山茶作了比较,他说:"松萝茶有性而韵……初泼时,嗅之勃勃有香气耳,然茶之佳处,故不在香。故曰虎丘作豆气,天池作花气,岕山似金石气。又似无气。嗟乎,此岕山之所以为妙也
总之,在他们看来香味清淡而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的才是最好的茶,这也说明前人纵称无味之味,也不是喝了没喝。只不过他们认为茶至极处味和香皆应清雅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