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空运行业来说,这一行业中占主导的是UPS和联邦快递。六年前,欧洲最大的空运服务品牌DHL进入美国市场。DHL以10.5亿美元收购一家小型的空运公司(Airborne)。在接下来的一年中,DHL发起了数百万美元的广告运动以加强它在美国的业务。然而,毫无用处,在经历了2007年的10亿美元亏损和2008年的15亿美元亏损之后,DHL在2009年1月宣布退出美国市场,削减了9500个工作岗位。
作为德国邮政集团(DeutschePostofGermany)的子公司,DHL每年的收入超过400亿美元,超过联邦快递(380亿美元),列UPS(510亿美元)之后。但遗憾的是,规模在今天的商业竞争中并非成功的主要因素,最终获胜的是那些首先进入心智的品牌,与两大主要品牌相比,DHL是一个虚弱的第三品牌。
回到中国的茶饮料市场,1996年康师傅就开始推出瓶装茶饮料,单纯从时间上来看,今天后来的企业和品牌要赶超康师傅和统一可能已经太晚了。
在营销和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先入为主效应占据了绝大优势。幸运的是,时间并不代表全部,由于历史、竞争环境、决策等原因,大多数情况下,现有的领导者总会存在某些战略缺陷,让后来者有机可趁,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新的品类机会也不断涌现。因此,今天在中国茶饮料市场建立品牌的机会还很多。
建立专家品牌的机会
从局部来看,当前的领导者康师傅和统一都显得无懈可击,但从整体来看,这两个品牌都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两个品牌都是延伸品牌。以康师傅为例,这个品牌不仅有瓶装茶,还有方便面、瓶装水、饼干等产品。通常这种策略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一旦市场上出现专家品牌,竞争的天平总会倾向于专家品牌。
即使采用了品牌延伸策略,10年来,康师傅在茶饮料市场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但需要清楚的是,这并非品牌延伸策略的功劳,而是得益于竞争对手也采用了相同的策略。来看看康师傅的竞争对手们:
达利园:青梅绿茶、法式小面包、优先乳;
三得利:乌龙茶、啤酒、果汁、维生素水;
农夫:果汁、天然水、茶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