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企借鉴鞋服行业模式
下一主题:皖茶“添香”须提升市
茶馆的兴盛从一个特定的方面见证、展示了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茶馆的发展也引起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国茶业历史悠久,起源于神农,兴盛于唐宋。千百年来茶的种植,使用技术不断演进、提高,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各种茶的历史文化典籍,著作丰富多彩。但在民国时代滑入衰落期,这个行业真正的恢复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作为茶叶消费和市井文化的一种载体,茶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茶馆正式形成在唐代,经历了宋代、元明时期、清代到近代的几个发展阶段,伴随着茶产业走过了1700年的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茶农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园,生产积极性高涨。1979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亩,茶叶产量连年增长。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放开茶叶等农特产品的流通。中国茶业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茶叶流通由过去的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城市零售网点广泛铺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茶叶都是由产区生产加工,销区拼配、批发,最后由副食品公司茶叶科批发给茶叶店。茶馆购茶需按量应凭劵购买,导致茶馆用茶种类单一、质量相对较低、数量不足。在茶叶销售政策逐步放开的过程中,茶叶销售三级模式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在流通放开的同时,茶叶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197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杭州成立了茶叶加工研究所。各个方面的措施有力促进我国茶产业从种植、加工到流通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全面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