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viz Koohafkan先生和Percy Misika先生对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一系统具有极好的资源禀赋,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谐的自然景观,完全具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对普洱市政府为申报所开展的大量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同时指出,在除了认真准备好较为完善的申报文本外,还需要进一步围绕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资源本底调查,尤其是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并提高保护地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与文化自觉,制定多方参与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国际论坛,并到已经成为GIAHS试点地区进行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
Parviz Koohafkan先生特别强调,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是以茶为中心的农业系统,但它不仅仅是茶,还包括当地其它各种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当地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要保护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文化系统。他表示,将积极推动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尽早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会上,Parviz Koohafkan先生等还就申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以指导,回答了普洱市各相关部门提出的包括申报技术流程,申报成功后责任与义务的界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产品认证相关的各项问题。
我国云南省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澜沧江沿岸一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普洱茶农业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与澜沧江流域乃至我国古茶树资源、茶园生态系统与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普洱茶文化系统是以普洱茶与茶文化为核心构成。该系统包含了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我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多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位于茶马古道的起点,是重要的茶文化传播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