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的复兴发展,得益于品牌战略的实施。福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列入福安市“三大主导产业”,适时提出促进茶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市场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弘扬茶业文化,使福安茶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最好的历史时期。近年来,福安市特别重视茶叶的安全,先后获得全国第一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示范基地县”等具有标杆意义的称号。
坦洋工夫复兴发展,得益于诚信为本、拓展市场的经商之道和茶乡传统。1851年,坦洋的茶商首创这一历史品牌后,率先远销英伦,进入茶叶国际贸易的大循环。开放的商业意识,优秀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讲求商德的茶商群体。一方面,坦洋茶商识茶懂茶,把茶叶的质量视为生命。他们以“茶美”为本,以此为目的栽茶制茶,达到“产茶美且多”。对红茶,首先重视掌握“辩茶”的基本技能,做到“拣择靡不精良”,反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坦洋茶商率先接受西方商业规则,重视商标注册,承诺银票兑换足银,印制打假英文广告,防止外邦茶商上当,等等。另一方面,坦洋茶商腹有诗书,家有好茶,爱拼爱赢,敢闯天下。他们“奔走闽粤之间”,较早吸纳西方市场经济意识、具有睁眼看世界的胸襟,善于和国内外茶商洽谈生意,订单源源而来,使坦洋工夫较早进入英国王室和欧洲上流社会,并在1915万国博览会摘得金奖。今天,坦洋茶商的这一优秀传统在新型的福安茶商中传承并发扬光大。福安茶商军团分布大江南北,恪守诚信经商,志在做大做强,在中国茶经济舞台上卷起阵阵雄风,推动坦洋工夫和福安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百余年前,在坦洋通往岭下村五里长的茶路上,建有一个供茶工憩息的“辜岭亭”。一位吴姓大茶商集唐人李、杜名句,题为亭子的楹联,联曰:“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额云:“众山一览”,写的正是当年坦洋茶商雄视天下、气吞万里的气魄胸襟。虽然古亭只剩遗址,然而坦洋茶商日月星辰般的精神光芒,依然照耀着新时代的福安茶人,激励他们向前。
工夫红茶甲天下。站在新的起点上,坦洋工夫的前程必将一片光明!
新闻来源:宁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