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讲坛:普洱茶的养生与品鉴
发布时间 2011-11-26 浏览 8008 次
进藏,带的礼品里其中有一样礼物就是茶,以前西藏没有蔬菜、没有植物养分,而到了唐朝他们才认识到茶,将茶煮好和马奶、酥油混合在一起,成为了酥油茶,植物养分主要就是通过酥油茶摄取的。

  为什么茶对西藏这么重要呢?如果大家去过西藏都知道,到目前为止西藏还是有钱的人吃菜、没有钱的人吃肉、要饭的人吃鱼。藏语里还有一句话:“加梭热、加霞热、加察热”,意思就是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在清朝还有一些记载,“青稞之毒、牛羊之腻,非普洱茶不能解之。”所以普洱茶在唐代被输入到西藏,也是以保健功能为主,形成了茶马古道,他们翻雪山、过金沙江到丽江,一直走到南面,也就是现在的普洱市、西双版纳这里。

  到了宋代,宋金开战急需战马,当时云南这个地方已经改朝换代为大理国了,大理国为了将战马输送到宋朝和金人打仗,于是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换取战马,然后将战马运到宋朝,再换回绸缎和金银财宝回到大理国。在当时茶是能够换战马的,这就是茶马古道以茶易马的历史。普洱茶由于对西藏这么重要,也成为后来历代君王控制西藏的一个手段,每年多少担茶叶,以此进行管理和控制西藏。

  到了清代,我们说这是普洱茶一个最鼎盛的时期,普洱茶在清朝是辉煌了250年的历史,一直到清末民初贡茶才停止。清代开疆扩土,一大片辽阔的版图,当时云南的进贡茶叶,皇上打开版图一看,“哇,这么边远的子民进贡上来的,拿来给朕尝一下”。当他尝到普洱茶时,有一种刚烈之气,而且很清香。尝了之后怎么整个身体舒服了,其实也是肠胃舒服了,大家应该明白一点,清朝是满人统治天下,满人是关外民族,游猎吃肉为主,等到进关之后得到了天下,养尊处优、大鱼大肉,身体受不了,所以普洱茶在清朝是先在皇宫里喝的,形成了冬饮普洱,夏喝龙井的习惯。我们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就是乾隆盛世,乾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能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腻,三日无茶则病。”

  清朝的普洱茶以六大茶山最有名了,这是普洱府管辖的。当时六大茶山做茶的人比现代六大茶山的人还多,现在无非是四五万人在山上,当时是十几万人在六大茶山里做茶。茶对于中国来说,可以称之为“国饮”,它也是传播于西方很重要的中国文化,哥德堡号中也有一罐几百年的普洱茶,这是属于海上丝绸之路。还有陆上丝绸之路,这是向西方传播文化的一个途径。当时向西方传播无非是三样东西:陶瓷、绸缎、茶叶。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不是喝着咖啡写的,而是喝着普洱茶写的,当时俄国已经跟中国有贸易,俄国也盛行喝中国的茶。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曾经三次赠送物品给外国使节,其中就有普洱茶,还有普洱茶膏。

  到了清代以后,普洱茶日渐衰落,我前段时间去北京,虽然普洱茶在北京鼎盛了几百年,但是现在的北京人很少喝普洱茶。本来应该是北京人比我们广东人懂普洱茶啊,因为普洱茶是在北京先喝起来的。到了清代之后,马帮送贡茶进京几次被土匪劫掉了,后来就中断了贡茶。再还有就是战乱,首先就是把内陆运茶的通道堵死了,他们就想办法通过缅甸、通过越南将茶叶运送到东南亚,到最后东南亚也开战了,两边都运出去,他们拿着茶叶不能当饭吃啊,就很可惜了,砍茶种粮,这是古茶树有很多被砍掉的原因。一直到了解放后,我们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三餐还不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没有想到喝茶,只有到了经济发展起来,八十年代后期,我们才想到了去喝茶,想到茶的文化。如果有我这个年纪以上的人,可能就会知道以前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每一顿没有一两片肉,全部都是两三碟青菜,那时的植物养分已经够了,不用茶也可以,而且没有钱购买茶。广东人还好,一般家里还有一二两的茶叶招待朋友,而现在我们在饭店请朋友吃饭的时候,有多少碟肉、多少碟青菜呢?最多是一到二碟青菜,我们吃的肉太多,而植物养分摄取的太少,恰恰喝茶能够弥补这一点,因为我们的茶通常是一芽两叶,是植物养分的所在。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