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创办的茶训班,就是今天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的活水源头,当今天的人们喝上普洱茶中的瑰宝——澜沧古茶,盛赞其醇香的滋味和优异的品质时,了解了这段历史,就不会认为这些赞誉是空穴来风。
在布朗族传说中,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训化古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茶人,成为茶祖。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叭岩冷。现在景迈山芒景村有供奉茶祖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
景迈山古茶园占地2.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10003亩。主要分布在芒景、景迈两个村民委员会,芒景主要是布朗族,景迈主要是傣族。现存最大的茶树一株高4.3米,基部干径0.5米,另一株高5.6米,基部干径0.4米。茶园茶树以干径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树为主。茶树上寄生有多种寄生植物,其中有一种称为“螃蟹脚”的,近年由于人为过度炒作其保健功效而几乎遭受了来顶之灾。1950年景迈山布朗族头人之一的苏里亚(布朗名岩洒)参加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将景迈茶精制成的“小雀嘴尖茶”亲手送给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大会上,江泽民主席送给各国首脑的礼品中就有景迈茶。
若追溯至公元696年,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续开垦种植,至今茶园面积已达万亩。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景迈万亩古茶园属乔木型千年古茶树,是古茶园中最有名的,也是茶迷们心中的圣山。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
用古茶树发出的鲜嫩(芽)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普洱茶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温中补肾,降血压,清凉解渴,醒酒,去疲劳,怡神之功效。常饮能美容、健身、助消食、减肥、改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
地里位置: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
交通:市内打的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