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杜预奉帝司马炎旨讨东吴,一路挥师自襄阳向江陵,而入潭邵直抵广州诸郡。因北兵水土不服,多有呕泻者。杜预急命从商贩手中购“渠江薄片”煎饮,以避腥除瘴,救治兵士。渠江,在今安化西南部,是安化最早见诸记载的产茶区。而至唐代,有关安化茶的记载便已十分清晰。据唐人杨烨的《善夫经手录》描述,“潭州茶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茶”。并注“渠江薄片”经江陵、襄阳抵长安,也就是溯当年镇南大将军杜预讨东吴之道,进入唐朝国都,先四川的蒙顶山茶入宫廷成为贡品。及至宋时,安化因茶置县,其茶更为朝廷偏爱。据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中载,“安化奉圣的‘芙蓉仙茶’,名列贡茶榜首”。远在中州的朝廷对安化的印象就是“岩谷之间生殖无几,惟茶甲诸州县”。宋熙宁年间便“设茶场于资(水)上,置专官戍守”,并办有专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即“博易场”。自此以后,安化茶得到空前发展,“民渐艺植,各有修域……深山穷峪,无不种茶。居民大半以茶为生,邑土产推此第一。”《湖南方物志长沙府》也称:“安化县出茶,安化山乡遍种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