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王旭烽:十年一杯工夫
下一主题:卢保春让面临倒闭的茶
于是,19岁的张天福选择了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后,考虑到当时福建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又有丰富的农林资源特别是茶叶资源,张天福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从此,走上70多年兴茶富民的奋斗路。
张天福很早就认识到要让茶农富起来,必须走产业化道路,改良茶叶品种,加强茶园管理,进行机械化生产,用科技和管理使中国茶叶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
为此,他在福建崇安等地进行茶园改良实验,并于1940年组织了茶叶生产合作社,以保护茶农利益。
他认为振兴茶产业的第一要务在于人才。为此,他创办了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把茶叶科研与教育结合起来,学校的老师同时又是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同时又是学生实习的基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当时是一项创举。张天福在一篇论文中写道:“目前最切要的是如何把职业与教育打成一片,使得从事生产的人,有职业教育的根底,而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至于离开所学,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名副其实,社会才能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