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悟人生》出版——
下一主题:云南民族文化之路——
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到明朝时,谢肇淛己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记载。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
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
由于瘴疟流行,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商旅云集,市场繁荣。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