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入仓(湿仓)与仓储变化
发布时间 2012-06-14 浏览 9956 次
无法明确突显对方的缺点。

  茶园茶(台地茶)茶质如果不够好,以内涵物质不及对方时,在口感上可能会略逊一筹;此时,对照组茶质输了如果出现杂味,将无法确认是仓储的杂味,还是茶质的杂味?

  最后使用栽培型野生茶鑑定茶质与仓储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几年后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间(古董茶品之后)的茶品,坊间量產茶品少有纯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后,尤其1999年以后的茶品出现大量栽培型野生入仓茶;如果仓度轻、茶质好,以新製栽培型野生茶做对照组,如果茶质不够厚重,可能无法将入仓茶的杂味比较出来。

  三、湿仓的形成与背景

  香港茶商将茶品有计画、概念性快速入仓与陈化,源自於五零年代陈春兰老号(香港荣记茶庄吴树荣先生口述)。以五零年代以前,当时的时代背景,香港茶楼所使用茶饮是以大量而低价茶品供消费者无限制饮用,绿茶、乌龙茶、铁观音单价偏高,低价而量大的普洱生饼、生沱、生散茶(晒青毛茶)成为其首选。然而港人习惯口感以重烘焙乌龙、铁观音为主,普洱茶(当时没有渥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