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后“大红袍”时代的营销策略反省
发布时间 2012-11-30 浏览 8688 次
竟然多达十几万项。对于许多人来说,“大红袍”是与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之上的那6棵母树画上等号的。但从2005年起,武夷山已经对外界宣布停止母树大红袍的采摘,那么,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大红袍”从何而来?对于“大红袍”的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上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有关部门与科技工作者对六棵母树“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殖试验,到目前为止,通过无性繁殖推广的“大红袍”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问题是,无性繁殖“大红袍”仅是进入流通的武夷岩茶的一小部分,包括水仙、肉桂等主流品种在内的其他岩茶同样被打上“大红袍”的品名。另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大红袍”是类似于鸡尾酒的拼配茶,用产自武夷山的各种茶叶经过打堆拼配而成。市面上大量的中低端“大红袍”的确是由拼配而成的。但这一点同样会给外界造成误解,以为武夷岩茶都是拼配茶,从长远看,无疑会影响到人们对武夷岩茶的认识理解,影响到未来岩茶往高端路线的发展。

“大红袍”的红极一时,同时也意味着武夷岩茶的市场营销进入了后“大红袍”时代。在后“大红袍”时代,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