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紧压茶,包括七子饼茶、方茶、沱茶等,集中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交易而得名。因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历史上交通闭塞,
茶叶运输靠人背马驮,从滇南茶区运到滇西北、西藏和东南亚及港澳各地,历时至少一年半载,
茶叶在长期贮运过程中发生缓慢的自然发酵,干茶外形色泽逐渐变成红褐,汤色变得红艳,滋味回甜,变成人们喜爱饮用的
普洱茶。这种
普洱茶,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的“生普洱”,亦称“传统
普洱茶”。1973年,为满足国际市场对
普洱茶的需求,云南
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用晒青茶经速成后发酵和陈化处理,制成现在风格的
普洱茶,这种普洱散茶与以其压制成的各种紧压茶,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的“熟普洱”和“现代
普洱茶”。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03—2003《普洱茶》中,规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里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云南省一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