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或陷低端过剩陷阱
发布时间 2013-06-10 浏览 5923 次
南、福建、湖北、四川、浙江等省的新特色茶产区发展迅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分析,2000年至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8000多吨,但2005年至2011年间平均每年增加出口5300多吨,“尽管目前我国茶叶出口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中近70%的出口对象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以西北非国家传统市场为主。”

  同时,中国茶叶出口均价偏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介绍说,中国虽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经济体,但出口均价仅为2.75元/公斤,低于3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18.37元/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仅为出口均价最高的国家日本的1/9。

  这背后也有全球消费习惯的差异。据了解,我国出口茶叶约70%是绿茶,但世界上80%的消费者习惯饮用红茶,对我国各类茶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茶叶的人体保健作用更无了解,致使我国特种茶类在国际市场尚未形成消费热,甚至面临下滑。

  产能结构性过剩之忧

  比起出口增速放缓,让业内更为警惕的是,可能出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