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武夷茶——武夷岩茶优质成因剖析
发布时间 2013-06-19 浏览 11802 次
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RAPD-PCR分析,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值,用UPGMA法聚类得到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武夷山九龙窠母本大红袍第2株、第6株、御茶园大红袍和奇丹及省茶科所大红袍正等种质共属同一类群。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的《植物种类》一书,从植物学上将茶分成二类,其中之一为VarBohea(武夷变种)。可见武夷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武夷山制茶工艺精湛

武夷茶的制作历史悠久,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南北朝简单的采叶做饼起,唐代蒸青团茶的研膏、蜡面,到宋代的龙团凤饼。从明代的煮青散茶,到清初不发酵的炒青、烘青绿茶,全发酵烘焙的小种红茶及半发酵的武夷岩茶(即乌龙茶)创制技术诞生,其中红茶与乌龙茶为世界首创。

由于武夷岩茶品质优异,早在1956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十大茶人陈橼概括总结道:“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 2002年12月,武夷岩茶被国家入选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06年5月,武夷岩茶(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