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堂”7562看熟普洱茶发酵度的变迁
发布时间 2014-02-06 浏览 7839 次
市场的能力。生产、销售、品饮三方的互动,使得普洱茶渥堆工艺的发酵度发生改变。因为这种互动的滞后性,导致这种改变是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逐渐发生。从这点亦可看出,直到九十年代,作为普洱茶消费的主流市场——香港,对普洱茶的品质需求仍然是以其所达到的可品饮状态为考量,而并非是单纯以陈期长为尚品(对于当时的经营者而言,反而是一种仓储成本压力)。

现代轻发酵熟茶典范:2012经典普洱熟茶

扩展阅读:

熟茶通过渥堆制程,近似于走完了生茶仓储需要五十年才达到的转化程度(当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同)。“转化”的前提——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大多已在渥堆制程中完成转化。因此熟茶茶品不具有很大的转化空间(相对于生茶),更多的是随着仓储年限的增加,茶品的堆味持续褪除,口感趋于平滑柔和,茶性从虚热转向温热。

同样是在熟茶茶品之中,轻发酵熟茶相对而言新茶阶段堆味较重,尚有回甘,香气明显,未经湿仓的轻发酵熟茶陈化后口感易转酸。发酵度较高的熟茶相对而言堆味轻,较甜滑,茶质相对较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