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边销后发酵
发布时间 2017-02-05 浏览 6616 次
早期供应边疆地区的黑茶采用嫩度较高的芽叶加工而成,也会因产量的原因,局限于西北地区的上层社会饮用。到了宋朝末年,西北地区由于人口激增,出现了“黑茶供应不足,请奏增加生产,运销西北各省”的奏章,在无法解决茶叶供需矛盾的窘境下,临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川茶区,只有供应较粗老的茶叶,“以充其数”,勉强完成朝廷下达的生产任务。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四川的蒸青绿茶,首先会由当地的茶课司运交茶马司,与西北各游牧民族进行茶马互易。到了明代洪武六年,太祖诏令:“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乌茶易马。”文中的“乌茶”,就是氧化红变了的粗老绿茶,滋味由青涩变得醇和了。洪武二十一年,朝廷命令用四川岩洲产的黑茶易番马。这时的“乌茶”增加了“贮仓”陈化这一关键的加工环节,已明显不同于绿茶

四川供应边区的由粗老绿茶蒸压而成的片茶,因受古代运输条件的局限,加之路途遥远、天气多变、风雨交加,简易包装的茶叶运到边民手里,发生了氧化红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