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布局5G:中国茶企进入
下一主题:华巨臣第8届青岛茶博
★ 茶业产销稳定增长阶段 ★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茶叶是国家出口创汇,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农产品之一。1958年,国家将它列为二类商品,由国务院确定政策,统一安排,实行差额调拨(包括出口)的20种商品之一。由于茶叶生产长期跟不上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在货源安排上,只能优先保证出口。对国内大中城市居民实行凭票、凭证限量供应。对牧区少数民族的边销茶供应也实行定量供给。此项做法一直延续到1982年。
解决茶叶供需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生产。1966年后,全行业的工作重点全放在发展生产上。国家号召和组织茶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利用山坡荒地,开辟茶园,兴办集体茶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中断向我国进口红茶,部分红茶产区改制绿茶,填补北非国家的绿茶进口需求。同时,部分茶厂开始试制生产符合西方国家需要的红碎茶。国家对茶农继续采取1962年确定的奖售茶叶政策。到1970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731万亩,比1966年增加165万亩,生产量达到13.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