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六大茶山”外,云南历史上主要的普洱茶产区还有:
(1)“银生城界诸山”:唐人樊绰《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按今地理行政区划,“银生城界诸山”包括景东、镇沅、景谷、普洱、临沧、双江、澜沧、沧源、勐腊、景洪、勐海等澜沧江中下流域一带(注:临沧、双江、沧源等地,旧属思茅地区管辖,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述地区与当时大理管辖的凤庆、云县,保山管辖的永德、镇康等合并成立今之“临沧市”)。光绪《普洱府志》:“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可见,这些地区即普洱茶的古老产区。
(2)双江、凤庆、临沧一带亦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明万历五年(1597年)普洱茶籽传入双江等地,普洱茶在上述地区迅速发展。崇祯十二年八月,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到凤庆考察9天,八月十四日,夜宿高枧槽,梅姓店主煎“太华茶”敬之(见徐霞客《滇游日记》)。雍正六年(1728年),王昶《滇行日录》称凤庆(旧称顺宁)茶为:“……甘香溢齿,云南出茶以此为最。普洱茶味沉刻,土人蒸以为团,可疗疾,非清供所宜”;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