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老紫砂”李长平:要
下一主题:周桂珍创作紫砂的精神
宜兴紫砂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在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她以一门独特的陶瓷风格蜚声中外。紫砂陶随着人类文化生活与物质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日臻成熟。在漫长的岁月中,宋代紫砂陶瓷尚在萌芽阶段,一般产品较为粗窳。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名家蜚出,代不乏人。如明代最著名的有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良、陈仲美、陈用鄉等。到了清代,又有陈鸣远,聖思、陈殷尚、邵旭茂、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邵友澜等名手。清光绪至民初的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诸多名家。他们制作的名壶,在今日已经成为稀世之珍,为收藏家所宝藏。
紫砂陶之所以驰名中外,成为享有盛誉的艺术珍品,其重要因素之一,就因为制作紫砂陶的泥原料是宜兴得天独厚的矿产宝藏。历史上诸多史籍中,对紫砂陶泥的称颂极高:“人间珠玉安足取,何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名乎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