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器——紫砂的真相
发布时间 2011-07-13 浏览 13762 次
,而顾景舟也同样认为这铁画轩的老板是“最有文化的商人”。这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年少时都曾经梦想激扬文字,但最后都囿于现实,一位子承父业顶了紫砂铺的大梁,一位随了祖母干起捏坯的营生。

199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钱剑华所著《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唐云的封面题签,顾景舟的序,我们在丁蜀探勘紫砂的过程中,这本书始终相随,读顾景舟的文章如良师在侧,一部千年紫砂史,在顾老先生四千多字的文章中徐徐展开。

如果没有“曼生十八式”, 陈鸿寿还能成为“西泠八家”中最受注目的人吗?

这位钱塘才子在吏治方面的表现泛善可陈,多亏了他能倚仗才情跻身官场,曾经有“宰溧阳县”的履历,才会有太多的文章记述他屡弃政务于不顾,一头扎进邻近的蜀山,忘情于紫砂。顾景舟曾提及嘉庆、道光年间,宜兴制壶名手有杨彭年、邵二泉、邵友兰、潘缄雄等人,“就壶艺而言,友兰、缄雄的技艺,当位列彭年之右,惟彭年与曼生之优相契遇,相得益彰”(顾景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