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器——紫砂的真相
发布时间 2011-07-13 浏览 13766 次
先生来后,我们的产品才真正成为工艺品”。再后来,4家香港的贸易公司坐镇宜兴抢货,因为竞争得厉害,4家公司就商定,一家公司的代表在宜兴只能待20天,4家轮流。

李昌鸿说:“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他们把我们的茶壶卖到了台湾。”

90年代的时候,随着两岸贸易的日益紧密,尤其是大量台湾商人涌入长三角之后,台湾人替代香港人成为宜兴紫砂壶的又一轮价格推手,台湾人使宜兴紫砂壶在1993年的时候价格又到了顶点。李昌鸿回忆说,“几万元一把壶不稀奇,据说我老师那把石瓢,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一个台湾藏家收购走的。”

钱了灾证实了李昌鸿记忆的准确性,他补充说,台湾人收藏紫砂壶有相当比例的炒作成份,所以台湾经济的骤然衰退,导致很多台湾人将不少紫砂壶砸在自己的手里,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他们拼命降价出货,紫砂壶价格随后有一段下行期。

转机出现在2003年,这次扮演紫砂壶价格推手的是大陆的消费群体。

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鲍正平是一位在广州经销紫砂壶的南京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