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功用,能释滞消壅,润喉止渴,所以西北少数民族与
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达到没有茶就无以为生活的地步。由于茶产于内地,交通不便,价格高昂,以至"以金一两,易茶一斤"或"一驮茶易一上驷"。茶传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似应始自唐朝。
茶叶传入吐蕃的时间,至迟在公元八世纪初。达仓宗巴班觉晕布所著藏文《汉藏史集》的第十三章题为"
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记述了公元679-704年都松莽布支在位之时
茶叶和碗传人西藏的情况。藏语称茶为Ja,与“槚”同。“此为何物”鲁公曰:“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浥湖者。"可见,当时西藏不仅已有
茶叶及饮茶之风,而且唐朝的名茶,差不多齐备。
茶叶输入回纥的记载,见于《新唐书陆羽传》:"其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这是八世纪的60年代的事。回纥以名马到中原易茶而归,即所谓"茶马贸易"。宋代,由于茶已成为西北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