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阮福《
普洱茶记》中也载,“所谓
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习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此六大茶山的山名在不同的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述。1957年,
普洱茶专家、云南省
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带领西双版纳
茶叶、农业科技工作者实地访问、考察了古六大茶山,认定此古“六大茶山”,既为现今景洪境内的攸乐山和勐腊境内的曼洒、易武、曼砖、倚邦、革登。清朝雍正年间,倚邦、易武等茶山所产的以早春茶为原料蒸压精制的上乘
普洱茶—“圆饼”,被朝廷定为“贡茶”列入“贡茶案册”,每年要缴纳“八色贡茶”,朝廷“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所产大批量
普洱茶则从倚邦、易武茶马古镇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最后来到康藏地区,部分再转销到印度、尼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