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黄建南为湖南益阳黑茶
下一主题:专家论黑茶:刘仲华教
提及安化黑茶的历史,人们往往会首先提及唐朝杨烨的《膳夫经手剥》,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潭州茶、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据王威廉考证:“潭州茶,益阳团茶均包括安化茶”。但是,人们往往忽略或者忌讳提及这段记载同时附有的讥评:粗恶、有油、苦硬。是“以多为贵”,并非以品质好而见长。
到了五代,蜀国毛文锡《茶谱》的记载可就不同了:“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远销江陵、襄阳一带。”显而易见,安化茶的品质有了很大改观。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安化建县后,则“唯茶甲诸州县”,“乃设茶场于资水上,置专官戍守……”安化茶的好名声至此已广为传播,为天下所公认。可以想象,这不外乎制作工艺的迅速改进,导致安化茶质量的根本转化。
元、明以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