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茶而生的工艺
发布时间 2011-07-27 浏览 7189 次
大小非常丰富,分布很致密,犹如有各种体积不等的颗粒相互填充。经过一段时间的陈腐,可塑性增加,故有利细薄的泥条、片竖立起来并耐得住拍打,这成为了制作完美器型的最重要的前提。而机械的泥矿粉碎机械则颗粒相对单一,一般不足的部分会以冲浆的办法把极细的泥浆注入其中以使它产生可塑性,而这种方法会导致泥性生硬经烧成后胎质呈玻璃般的光泽感,敲击声也因极致密而尖脆。而手工泥料经烧制后其胎体气子孔率高使材料的传导性降低,透气性增强。使之更适合茶的冲泡,而且色泽雅致。

泥条泥片的打制:手工捶练的泥料,如千百层叠加而方向始终不乱,再经捶打成为2.5毫米左右

的泥条泥片,如千百层泥层的延伸,均匀而强度大耐拍打。要全手工打制规正的身筒,如若不认方向乱打一气,则会在烧制出后壶身上显出不平整不均匀的凹凸,极为可憎。在拍打成片时多打则“泥门”被打松、少打又达不到效果,顾老(顾景洲)曾有要求只能打13下左右。因为这也间接地响到壶的胎体,从而关系到茶事的功能。同时这一工序也是决定壶身造型的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