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的科学分析——涩
发布时间 2011-07-28 浏览 6269 次
质具有湿润、润滑和保护口腔上皮细胞,但由于α—螺旋结构被脯氨酸破坏,唾液蛋白质中羰基等基团更多暴露出来,很容易与单宁形成氢键或疏水相互作用而结合。这样酚类化合物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唾液润滑的有效性降低,由于两个不润滑的表面的摩擦力增加,激活口腔中机械感受器而产生触觉,引起涩味感觉。

化学上涩味物质被定义为可以沉淀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于水溶性酚,其分子量要求在 500-3000Da之间。但单体儿茶素、儿茶素二聚体和三聚体能引起涩味感觉,这些小分子的酚可能是通过与唾液蛋白质形成不沉淀的复合物,或通过简单酚的1,2二羟基或1 ,2 , 3三羟基与蛋白质铰链。

Jobstl等提出了酚类化合物涩味形成的分子模型,多酚-蛋白质沉淀有 3个步骤:

1 .游离蛋白质以松散、随机盘绕的构像存在,酚类化合物多位点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盘绕在多酚化合物周围,这使得蛋白质变小,其结构变得更紧凑,更趋近于球形;

2 .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将复合到蛋 白质表面并铰链不同的蛋白质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