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证。 明季,政府对茶业生产十分重视。太祖谓参政张昶日:“茶之所产,多在江西、湖广、所以前朝茶运司,在江州专任茶课,尔差官分投前去,各府州踏勘,且数起科作额,以资国用。”《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所,湖北以弄昌为首,惟兴国最著。崇阳县西南“龙泉山产茶,味甘美,号龙泉茶。”兴国(今阳新)大坡山产茶”,号坡山凤髓。《群芳谱》云:“太和山(今武当山)出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明一统志》“谓骞林叶,太和山出。”《均州志》云:“木之异者,有骞林树,芽茁如阳羡,能涤烦热,道流所珍。”武当山中官陈善于弘治二年(1489年),复贡骞林叶茶,供明王朝宗室享用。阳新县,桃花尖山出茶,号桃花绝品。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兴国州,“贡茶芽六十斤”。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讲究茶廛,“每茶一窠,初采茶芽二两五钱,中采二两,末采一两三钱,其焙干五两重。”嘉靖年间,兴国除陈折抽茶课外,岁贡茶芽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