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干,收时碎成末,贮以枫柳木作箱,贮内裹薄锡,住外洋卖之,名
红茶”。同治二年(1863年),“沙俄商人巴提耶夫,来汉经营
茶叶,为减少中间环节,牟取暴利,前往崇阳大沙坪、蒲圻羊楼洞等地,开设茶庄,利用毛茶,制成茶砖出口。”年额茶税银二十五两。 武昌县南一百四十里,黄龙山,“山顶常年云雾,产云雾茶及佳。”“茶之属者,邑人多种于隙地,隔年播种茶子数十棵,至次年倾生,烈日用树枝遮之,三年便可采,有雨前、明前、雀舌诸名。土人为嫩为贵,故味清香而不腴。” 大冶县“之茗同产茶”。《大冶志》云:“茶出天台、汪家崖、吴家岭诸山”。 江夏县东南六十里有灵泉山,其顶平旷,云雾缭绕,产“云雾苛”。 通山县城南九十里三界尖,旧产云雾茶,人贡。清末时,“蔸茶不生”。年额茶税银八十五两,甲于全省。 嘉鱼县“之阴山产茶”。年额茶税银二十两。 咸宁县,乡民多植茶,“每年清明、谷雨季节,茶芽初发,乡间况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