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棠:30亩陶庄浓缩千年紫砂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6-13 浏览 6019 次
仿制的长达25米长的龙窑,连窑砖都是从古窑址上捡回来的,其中的15米用来展示窑的内部结构,而另外10米则可以用来烧制紫砂。徐秀棠说,“现在烧制紫砂用液化气、电窑,便于掌握火候,但是传统紫砂工艺是一种文化遗产,应该用不断生产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在古代,宜兴丁蜀的传统是农忙种田,农闲烧窑,徐“庄主”就想在30亩陶庄内重现这种原生态紫砂文化,他把濒临消失的农业用风车、水车、拖车、石臼、磨盘都收集起来放在陶庄。陶庄里有果园、菜园、花园,有麦田稻田鱼池,还有鸡舍鸭舍,徐秀棠在这里还原了千百年来紫砂陶艺生存和演进的土壤。

  “我今年70岁了,时间宝贵,把要做的事排一排,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长乐陶庄,它是超越时空的,不光属于我,更是敬献给紫砂艺术的,我从紫砂那里得了名得了利,应该对紫砂事业尽份力。”徐秀棠说。

  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

  徐秀棠工于陶刻,字画俱佳,尤其在紫砂雕塑方面有开创性贡献,《坐八怪》、《丙寅大吉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